行业资讯
/发布时间:2022-05-13
在美元指数站稳104关口之际,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连跌不止。
5月12日,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盘中接连跌破6.74、6.75、6.76、6.77、6.78、6.79关口,16:30收盘报6.7900,较上一交易日跌626个基点。这一收盘价创下了2020年10月以来的新低。进入夜盘交易时间后,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一度逼近6.80关口。
5月12日,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盘中接连跌破6.77、6.78、6.79、6.80、6.81和6.82关口,较前一交易日下跌超过550个基点。相比在岸市场,离岸人民币今年的跌幅更大,累计下跌超过7%。
“以收盘价看,人民币对美元连跌6个交易日,隔夜美国4月通胀数据超预期带动美元指数突破104关口,催化了12日人民币的大幅走低。”某国有大行金融市场部人士表示,此外,受疫情影响,即期汇率成交量也没有起色,这也放大了人民币的波动。经过4月下旬开始的这波急跌,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今年已经累计下跌6.5%。
“结合时间点和期间相关进程来看,中国经济受到疫情冲击后市场预期弱化,是导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突然贬值的重要原因。4月后,市场对经济受到的影响忧虑逐渐上升,加上一季度经济数据弱于预期,市场对中国经济前景的预期发生转向,从而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平稳进程被打破。“ 上海证券在最新研报中指出,“中国经济本就处在增速换挡期的经济增速下降期,俄乌冲突叠加疫情对经济增长前景的影响,使得市场对中美两国间经济增长速度变化方向,形成了不同预期。”
该机构预计,短期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将加大,或再贬之后再回升,人民币中期将回升至6.30-6.40的均衡区。
对于进出口企业而言,汇率变动带来的影响更为复杂。一般来说,人民币贬值对出口企业是一种利好,因为其结算时获得的美元可以兑换更多的人民币。虽然人民币贬值能提升一定的利润空间,但企业的运作复杂,并不能一概而论。
不少涉及产品出口的上市企业均表示,人民币贬值可以提升公司已承接的外贸订单利润,并且后续会提升公司产品价格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、有利于新订单承接。但是,汇率所带来的利好因素实际上对中小企业影响有限。长期来看,利率短时间内的大幅波动,反倒可能给未来的订单带来了不确定性因素。
原因之一在于,汇率优势期和账期存在错配。汇率贬值期如果和结算汇款期不重合的话,汇率带来的影响并不大,一般而言,企业没有固定的结算期。一般是一笔订单“出柜”就开始结算,“出柜”意味着客户方已经收到货物。所以汇率结算实际是随机分布在一年里的各个时间段,很难预判实际的结算时间。此外,买家付款也是有账期的,不可能收货当日付款,一般在1到2个月,一些大客户可能需要3到4个月。目前在收款期的货物仅占全年贸易量的5%到10%,对全年利润来说,影响甚微。
原因之二在于,小微外贸企业处于议价弱势方,汇率过快波动导致被迫让出利润。某出口商表示,正常来说,人民币贬值有利于出口,但是现在这样汇率忽高忽低,客户会有美元的升值预期,“他就不打钱了,本来40天的账期,他要拖两个月,我们也没办法。”
订单减少和成本上升问题更为紧迫
相较于汇率变动带来的影响,目前小微出口企业面临着更棘手的两个问题,一是订单减少,二是成本上升。
从宏观数据来看,中国海关总署5月9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,4月当月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.16万亿元人民币,同比增长0.1%,增速比3月大幅回落5.7个百分点。其中,出口同比增长1.9%,增速远低于3月的12.9%;进口下降2%,降幅比3月扩大0.3个百分点。
1-4月,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12.58万亿元,同比增长7.9%,增速比一季度回落2.8个百分点。其中,出口增长10.3%,进口增长5%。
订单减少
宁波一家日用品出口企业的总经理表示,从今年春节过后,也就是2、3月份,就开始感受到了订单量的下降,4月尤其明显,“至少减少了20%”。他分析,去年国外的客户恐慌性购物,所以去年出口生意非常火爆。同时,去年的海运费用也经历了一波暴涨。“2020年3、4月份,美国、欧洲航线的运费基本在每个集装箱2000-3000美元,去年的8、9、10月份是一个高峰,涨到了18000-20000美元。”
价格的传导需要时间,去年的货物可能在今年售卖,产品价格也跟着运费水涨船高,导致美国现在通胀非常严重,物价飞涨。这种情况下,导致货品积压,库存特别多,今年的订单量相应减少。此外,传统的外贸企业跟客户的接触方式主要是线下的展会,比如广交会,受疫情影响,现在和客户接触的机会也相对减少。
义乌的卫浴产品某出口商则感受到另一个订单减少的原因——产业转移。“近几年,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明显,主要转向越南、土耳其、印度等国家,五金卫浴产品的出口感受到了很大压力。”他表示。“产业转移对我们来说非常可怕,因为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,客户在其他国家找到了可以替代的供应商,只要合作不出什么问题,他基本就不会回来了。”
成本上升
成本的上升有两个:一是原材料价格上涨,二是物流成本提升。
原材料:从事金属产品的某出口商表示,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上游产品供货量减少的比例大概在10%左右,成本也大大提升。
其中在山东青岛从事国产工程器械的某出口商表示,由于疫情影响交通物流不顺畅,原材料非常短缺,价格上涨。“前段时间采购的铁制产品价格上涨了20%-30%。”
物流:物流的间接性中断使生产出口商付出了大量额外的成本。
一是不能按期发货导致的罚款,大概在每天300-400美元。而不能按期发货的原因又在于上游生产环节,比如,生产厂家因为疫情关闭,原材料物流不通畅、货运司机难找等,各种因素难以控制。
二是入库需要排队。疫情防控的需要导致进入仓库的流程变长,时间变长,原本一天可以完成,现在可能要拖到第二天,这就需要额外付给司机“过夜费”。
三是集装箱的“摇号费”。6、7、8月份是外贸高峰,会有大量商品集中在港口等待运输,导致集装箱短缺,那时就会采用摇号制,摇号的时间在上午9点到下午3点之间,如果没有摇到号意味着货物不能按时发出,需要赔付客户违约金,大概是300-400美元。为了确保货物按时发出,外贸企业不得不找黄牛代摇,刷到一个集装箱大概需要额外花费600元人民币。
义乌某出口商表示,其供应商分布在河北、福建、广东等地,“现在很多货卡在物流上,高速下不来。”此外,产品出口主要从宁波港出发,不时出现的阳性确诊病例使宁波港物流输出量也不太稳定。
本文来源于海运网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